学校食堂承载着许多人的少年记忆,一碗人间烟火,一份人生幸事。
2025年9月,长沙的中小学食堂静悄悄迎来一场革命。
在长沙市教育局智慧食堂监控中心,一面巨屏正实时闪动数千家学校后厨画面。切配、烹饪、消毒、留样……11128路摄像头将7大关键区域尽收“眼底”。
镜头24小时实时精准捕捉下每个动作: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工帽、口罩、手套,是否有吸烟、玩手机等违规行为……一旦发现异常,系统即可秒级预警、自动派单。这是长沙市智慧食堂管理系统日常运作的一幕。


9月1日,长沙市智慧食堂系统全面升级!AI大脑实时监控后厨,AI识别违规行为秒级预警
这里没有标语和口号,却有一万多个AI摄像头无声值守,有校长坐在你身边吃饭,有家长推门进来尝菜点评,还有钢琴声飘荡在孩子就餐的餐厅。
这是一场关于“吃饭”的深度革命——它从不止于吃饱,更关乎如何吃好、吃暖、吃出信任。
11128只“AI眼睛”,在看什么?
“源头可溯、过程可控、营养可测、责任可究”——这并非口号,而是一套缜密的技术闭环。
系统将食堂业务拆解为19个环节,每项对应一本电子台账。从采购计划到成本核算,全流程在线留痕。芙蓉区一位小学食堂管理员坦言:“以前手工记账又累又易错,现在自动提醒、自动生成,踏实多了。”
AI监控成为“永不疲倦的监管员”。它不仅能识别人员违规行为,还能捕捉鼠患等生物活动。一旦发现,秒级预警。截至目前,系统已覆盖全市3907所学校、3157个食堂,接入572家供应商,食谱公示率100%。
校园餐不只是管饱,更要管营养。除了有专门的营养专家指导制作食谱,系统还内置3000多种食材数据库,可对能量、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指标进行实时分析,确保孩子们吃得安全健康。
南雅中学食堂,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称其为“白月光”
“阳光”也照进了采购链。教育局统一征集四大类食材供应商,每类20家,学校在线比价选择。一旦采购价高于市场批发价10%,系统自动预警。“价格、质量、流程全透明,廉政风险从源头被控制。”长沙市教育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。
“同一锅饭,同一碗汤”:吃出来的信任
技术是手段,饭桌的温度才是关键。
“您小时候挑食吗?”在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“与校长共进午餐”活动中,学生抛出的问题天真而热烈。校长谢益林举起餐盒:“我和你们吃的一样!”
这场午餐不仅是用餐,更是一堂“食育”课。校长借机科普控油控盐,孩子认真承诺“绝不挑食”。
“一餐一饭皆是教育,我们希望通过舌尖上的体验,让学生懂得珍惜、学会选择、拥抱健康。”谢益林说。
陪餐制,长沙中小学已经实施了多年。学校负责人和行政人员会轮流在食堂、教室陪学生用餐。
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从2015年建校起,学校食堂就实行陪餐制,校领导和行政班子成员轮班在午餐时间陪餐,每个班级也有老师轮流陪餐。这样的陪餐制度不仅监督了学校伙食,也可以监督食堂的就餐秩序。
9月1日,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校长张志在食堂陪餐
这样的陪伴并非个例。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甚至不设教工食堂,师生一起吃饭,“同一锅饭、同一碗汤,吃出的是信任。”
食堂也可以是“美学馆”与“音乐厅”
校园食堂也可以很文艺。你很难想象,在湖南师大附中的小桃园食堂里,会传来肖邦的《夜曲》。
湖南师大附中小桃园餐厅,学生在演奏钢琴
人们常在高档餐厅里边吃饭边听钢琴演奏,而在湖南师大附中小桃园食堂,一架由校友张艺兴捐赠的白色三角钢琴静静安放,多才多艺的学子轮番演奏,用琴声“伴饭”,学习生活也多了一份享受和放松。
长沙美食、长沙老照片、长沙童谣和俚语、长沙老建筑和老物件……天心区仰天湖实验学校的食堂——“好有味”儿童生活美学馆,充满着浓浓的“长沙味道”。
“我们从食堂的名字,到食堂的设施和装饰,再到食堂就餐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革新,把食堂打造成孩子们都喜欢的地方。”学校负责人表示,食堂是孩子们每天要来的地方,也是一个开展美育的好地方,要让他们更了解、更热爱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。
食堂,不再是功能性的“喂饱空间”,而是长于审美、归于文化的教育现场。
家长推门进来,监督也成了“参与”
芙蓉区育才二小每月开展家长代表陪餐活动。学校会根据家长报名情况有序安排陪餐活动,陪餐后,家长还需提供反馈意见,将陪餐后的感受分享给其他家长。
宁乡市云起实验小学每周邀请家长代表陪餐,现场评价饭菜口味和服务。一名家长反馈:“亲眼看到、亲口吃到,才能真正放心。”
“校园餐整治不是一阵风,而要形成常态长效机制。”长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在制度层面,《长沙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实施细则》《管理工作指南》相继出台,配套文件达128个。陪餐制度、膳食委员会、家长监督员等机制全面落地。
长沙市东雅中学学生在用餐
更重要的是“科技+人文”的双轮驱动:
一方面,智慧系统筑牢底线。智能晨午检仪、溯源电子秤、AI监控等设备学校全覆盖,实现无接触筛查、全流程溯源。
另一方面,共治格局提升体验。家长参与采购、陪餐、评价;满意度测评纳入考核;各校每月召开食安会议,学生、家长、教师共同参与。
2025年7月,长沙市教育局开展满意度调查,综合满意度95.1%,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。
今年以来,全市财政共投入5068万元,用于学校食堂维修改造和设施设备添置,为新学期开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。8月份,长沙市教育局通过公开招标筛选优质大宗食材供应商,开展对蔬菜,肉类,禽蛋类,综合类四大类供应商征集,每个品类征集20家优秀企业,供学校比价选择,把好食材源头关,打好食品安全集中整治“突击战”。市区两级累计组织培训35次,参训11200余人,有效提升管理能力。
在云起实验小学,家长陪餐后的建议被迅速采纳:菜品少油盐、多粗粮;每周推出“儿童最爱”榜单。
在长沙一中广雅中学,党委书记戴萍陪餐时收到学生建议:优化餐盘回收口。她立即安排整改,当天中午,回收口位置调整完毕。
技术是冰冷的,但使用技术的人可以很暖;制度是刚性的,但落实制度的方式可以柔软。
长沙并没有把智慧食堂简单定义为“AI监控”,而是把它看作一场“信任基建”——用闭环管理堵住漏洞,用共餐制度拉近关系,用文化氛围滋养心灵,用家长参与形成社会共治。
正如一位校长所言:“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舌尖安全,更是一代人的健康记忆。”
食堂虽小,却映射出一座城市对待下一代的方式:认真吃饭,就是认真生活。
责编:陈玮 编辑:龚若丹
来源:红网